|
数据的误导
(复歌未竟)自有理趣!
就这样一首诗中,有一两个突出的“分行”例式就好。不宜太多。太多了就散。一散就乱。毕竟当下网络诗品首先进入的是眼帘,而不是耳朵。这是和行吟时代大不一样的。
有一句话不是说:先入为主吗?
我想,现代诗的处境正是这样。如果视角上不舒服,传感就打了大折扣。再加上内容无新旨,这首诗基本上一带而过也就真的过去了……
网络之上,诗本就很多,而读者又特别的少,是地地道道的供大于求。
虽然中国有这么多人,十四个亿啊——万分之一还得有十四万诗人,一人一天作一首诗,还得有十四万首。读者呢?恐怕十万分之一都不到,也即能有一万四千人坚持每日在阅读诗歌并为阅读过的诗写评作回复成论,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行业了啊。
每天有十四万首诗,有一万四千篇评论。够那些学者啃的了……但事实呢?恐怕还要打个折。
事实是中国有近十四亿人,能有一万四千名真正的诗人就不错了。而能有一千四百位不离不弃的读者,每日里聚集到一起,写诗读诗评论交友,那场景你不觉得壮观么?反正我觉得。在这一万五千四百人的场景中,既要自己阅读,还要看这一万五千三百九十九人的热闹,我一定很晕倒!
而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这是什么样的比率啊?中国现在还能称之为诗国么?而果真要每个读者每天读透一千四百首千家诗,我想他定活不过一年。
由此,我们再一次将诗人定位于小众——百万分之一的一万四千名诗人,每天(一人一首)一万四千首诗。再按照人口的分布,那中国将有多大的诗歌荒漠啊……
也难怪在如此热闹的诗的内部,诗人争执不休,而一到诗外,诗人们就无声无息了……是比例失调啊,啊啊!
(说明:我无法相信中国会每天产生十四万首诗,因此诗人占比不是十万分之一,能有一万四千首真正意义上的诗就不错了,所以是百万分之一。难怪有人要争抢诗人这个头衔呢。原来,他们的地位不小于一座百万人口城市的市长。)
诗人们聚集起来,将那一万四千首诗,一行一行的铺开……一年是多少呢?十年呢??一百年呢???
数据是会误导人的!!!
2019-8-3复于大诗界网
附:【八月同题】画面
文/歌未竞
我是一个小画家
平时画画很邋遢
有一天
心血来潮
不知画点啥好
画 面 … 一个声音
耳边萦绕
…………
我把面 倒在面板 沾上水
画了一个
韦
小
宝
!
附二
为什么说:读者比诗人少?
第一,诗人自己阅读修改自己的作品是不算为读者的,如果算,那有多少诗人就有多少读者。自产自销,诗也就无须公布出来。
第二,按上面的算法成立,那也就很难成为一+,至多有多少诗人算多少读者。但公认的事实是:大多数诗人并不读他人的诗。
所以、第三,我在这里加了个诗人之外纯读者现象的存在。他们不是诗人,却是真正的读者。
“第三”是一个假设,但这个假设如果成立,我们的诗人每日里所写的诗就是写给这个假设的人群阅读的。如果没有了这个假设的存在,那真的只有诗人自己意淫或互为同志了。
这是多么荒芜的结局。在这一结局下,一些诗人竟然还有高潮??? (2019-8-3追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