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5|回复: 1

诗·微论(上) / 与诗为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7 23: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微论(上)
 


·我们需要形式,但我们更需要内容。需要内容的同步更新,以体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古体诗,尤其是律、绝,大多上下句或两句之间的“距离”都很遥远,但由于韵律的调和,缩短了它们的距离,乃至成为不可分割的联句。

·韵是音乐的,也是记忆的,更是兼程的。

·从现存《诗经》的诗作看,大多以节为单元,构成一首诗的一节、二节或多节咏叹。这与现代诗的分节是很类似的。

·由于现代诗的体量普遍的较长,且加入了更多的散文化叙述,因此作为线索,以节为单元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以《诗经·国风》作比较,则其诗节,更倾向于音乐主旋律的分布;现代诗的分节,则是一个个意的递进或平行的段落。

·中国诗是在有唐近体后,才出现律、绝这样的微诗形式的。而这之前,诗的长短大多是没有严格限制的。在这点上几乎等同现代自由诗。

·中国诗的自由化,其进程远远长于中国诗的格律化。直到唐诗止,格律化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乃至作为古风的旧体诗,在唐之后作者不多,成就者不大。

·现代诗是以白话为开端的,匡正的是与文言的区分。其主要区别不在实词,而在虚词。一个“的”字的频繁使用,几乎改变了汉语言诗体的属性。

·实词的区别在“易名”。即名动形数量代的不同时代的不同叫法。实词在口语中也是进步的。在鲜活的口语交流中,人们喜欢新颖,喜爱对旧事物的新命名,以彰显时尚或进步。但实词的易名,大多不改变易名前该词所具有的本义。否则便是新词。

·白话诗,所倡导的即与时俱进,使用新的易名。而不是文言词汇的旧名称。这里有一个时段概念:我们所说的文言实则是先秦语言,并非指“新文化运动”前的所有旧语言。相反,正是宋元以来的白话在诗中的普遍使用。

·白话诗是自由的,但首先是鲜活的。没有谁规定白话诗一定是自由诗。一定得自由,就像限定人必须运动一样,——难道我不能稍息一下?

·我曾说过“自由诗也是一种诗体。”现在仍然不改变这个观点。自由诗的本质在自由,在文本的随意性,在没有也不必复制。一旦文本被复制,被无数次的复制,被定型,就成了新的格律体。

·和格律诗相比,自由诗包括了所有的格律诗。格律诗束缚于各自不同的框架,自由诗则在语言的极限里作尽可能的运行。

·所以,不是自由诗在格律诗之外,而是格律诗在自由诗之内。正如一些人喜欢户外运动,另一些人则喜欢宅居,喜欢静静的一间屋子或一所大房子,但他们一定不同意别人把他的墙体拆掉。

·中国的格律诗,严律而通行的只有五七言律、绝和宋词。元曲因为可以使用衬字,所以也谈不上很严格。

·格律诗之严,我以为不是平仄对仗,词性对偶,也不是一首诗所限定的字数多少,而是这几种元素的叠加。

·因此,从格律诗的构成上。白话诗起,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有,只是在建中的准格律诗。比如诗的长短所限;每句构成的字节所限;行建所限。大多受限于单一的元素。

·韵不是格律诗的元素,是一切诗体(大概除了无韵诗之外)的元素。为此有些人坚持“无韵非诗”的原则,这一点虽然有些偏执,但并没有犯错。

·无韵诗在现当代之前,在中国诗中很罕见。而被称为素体诗的无韵诗,在西方则源远流长。这是中西诗歌在用韵上的区别。而西方诗中的抑扬格或扬抑格音步的建制方式,是中国诗所没有的。

·汉语言有四声,西语有轻重音。反映到诗歌中构成了它们各自的特色。

·特别注重于押韵的中国诗,其韵律虽然严格,韵式却很单一。比如隔句押韵(偶句押韵),首句入韵或不入韵;一韵到底或换韵;平仄不可通押或可以通押。西诗中则多交叉韵、腹韵和头韵。

·今天,在无韵诗很发达的时候,谈论“无韵非诗”没有实行的意义,也不会为大多数作者所接受。想一时间扭转这种写作的趋势是很难的。提出“无韵非诗”的人可以自己多写作押韵的诗。

·押韵并非难事。也不是抒情表意的天敌。处理好了,它们会亲密无间。

·如同自由诗一样,现代诗也是白话诗之后兴起的一个名词。广义上它可以涵盖白话诗以来的一切诗歌现象。狭义的,则指现代意识下诗性及诗人情感的扭曲表达。它们所取的不是通畅直白,而是朦胧、晦涩;不是直接而是间接。但无论怎样间接,好的现代诗都逃不出它所陈列的语言。

·我同意诗无达诂,但不同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一首诗明明的用语言陈列在这里,你却睁着眼睛说:“不可言传!”那把原文再读一遍好啦。

·在所有的文体中,诗的平均速度是最快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节奏。这不是音节,也不是韵律,而是思维节奏。是诗人思维的快速运转。

·把所有的时间、空间浓缩在一起,然后爆炸出能量,这就是诗。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7 23: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网刊中陶出,与诗为伍不发,我代为发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