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7|回复: 4

[选稿] 10-07《诗人文苑》栏目选稿跟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8 14: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7《诗人文苑》栏目选稿跟贴
(编审)柴进、穆桂荣、立雪白鹭。
选稿编辑:诗文原创分区及<中成文苑>版主

分类:

*散文
*游记
*小品
*小说戏剧


选稿时尽量标明分类。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10: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文苑

以诗为证
  ——2010年第一届颍川诗会引发的思索
  文/柴进
  
  1988年、89年、90年和91年这四年,应当说是界首市文风最为鼎盛的四年。
  
  这四年之间,文联副主席赵安先生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秦士元先生和范醒华先生分别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作为界首诗坛的领军人物,两位诗人掀起了令人难以阻挡的诗歌旋风。他们在中学开办诗歌讲座,指导各校的文学社团开展活动。在文联的大力支持下,作协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文联编辑出版的《界首文艺》成为界首文学青年向往,中原文学社和小叶文学社两个民间文学社相互竞争又相互支持,他们分别编辑出版了《中原文学报》和《小叶园地》两份报纸,也各自举办了自己的“五月诗会”和“十月诗会”。
  
  进入92年,一切都突然陷入了低谷,大批的文学爱好者为生计放弃了理想,虽有刘秋菊和王贺鸿两位青年诗人出版诗集并加入省作家协会的刺激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并不能掩饰界首诗坛整体的滑落。中原文学社解体了,报纸停办;小叶文学社一枝独秀,其中间力量至今仍是界首文坛的主力,但因经济原因《小叶园地》也未持久。当官方的力量介入他们自发举办的“五月诗会”之后,过度的宣传导致了诗人们的自发抵制。在天安集团三楼举办的最后一届“五月诗会”除了朱同义的一首诗之外没有任何人的原创,所谓的诗会沦为“毛泽东诗词”暨“革命歌曲”演唱会,效果之差,令人赫然。
  
  这之后,爱好诗歌的文友们又自发组织了两个活动并延续至今,一是邴集梨花诗会,一是颍南樱桃花诗会。但是从现状看,越来越官方化的两个诗会一年;比一年力不从心。邴集的梨园已经没有了,预备歌颂梨花的诗人们在红色的桃花和绿色的麦地里望着仅有的几棵年轻的梨树苦笑;每年的招待费也令自发承办樱桃花诗会的王海潮先生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且不说每年面对梨花和樱桃花的歌颂束缚了诗人的想象,而且现在这两个诗会几乎成了书画交流的场所,诗歌沦为可悲的附庸。
  
  我自1988年步入界首文坛,在秦士元先生和挚友王涛的帮助下开始自己的诗歌之旅,至今仍未放弃自己的诗人之梦,但是面对现状,也不由深深叹息。
  
  界首的诗风之胜,相信在周边县市也是数一数二的。目前,依旧笔耕不辍的作者,可以说都写过诗歌。界首诗人荣令走出界首之后,成为新的诗歌流派“可能阵线”的开创者之一,他以凌厉的诗风和厚重的诗歌理论被《诗歌报月刊》聘为特约编辑。2004年,2009年界首文坛又爆发了一个高潮,当年加入省作协的王耀斌、王涛、应连飞、王瑞、任峰五位界首作家都是诗文俱佳,其中王瑞和应连飞各自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但是,这些新晋级的作家除王耀斌先生已经退居二线外,其余四人都有着繁琐的公务。再加上现任作协主席范醒华先生因家庭原因暂居阜阳,副主席刘东宪在郑州做生意,风光的背后,其实危机深藏。
  
  如何能够摆脱目前的困境?答案是:网络与现实的结合。
  
  2005年起,我接触到互联网并开始在上面活动,通过虚拟的网络结交真实的朋友,与全国各地的诗友交流。后有感于《界首文艺》、《中原晚报》、《界首报》的停刊,我向范醒华主席提出了在网上建立界首作家交流园地的想法,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首期筹办的《飞扬在线》因资金和技术等多种原因并未坚持太久,好在聚集了一批文友。现在,在界首论坛开辟的《颍风文苑》是非常稳定的界首文友交流场所,我和应连飞、魏涛均担任了版主来进行管理,周浩、王涛、董金钟、赵亮、刘飞等文友常常在此发布作品,同时也结识了一批新的文友。正是在这良好的交流氛围下,我萌生了筹办一个崭新诗会的念头。
  
  说是崭新,其实是要摆脱僵化的老路子,让诗会成为真正的诗会,让诗人尽情抒发自己充沛而热烈的情感。当激情碰撞成火花,能激发大家的创作欲望,才会促使新的作品出现,进而达到繁荣界首文坛、促进界首文化发展的目的。我必须承认,我想得过于多而且过于高大了,但是作为界首作协的一员,我觉得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促成这件事情。
  
  在与部分文友探讨举办诗会的可能性之后,我邀请王涛、董金钟、刘飞三位朋友作为召集人加入。2010年3月27日,我在界首论坛发帖,以“以诗为证,我和春天有个约定,欢迎参加第一届颍川诗会”为题发布征集帖,征集文友们的意见。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因为我希望尽可能的有新文友加入,藉此壮大界首作协。4月9日,正式定下了举办诗会的时间。之所以定在这个时间,是因为召集人员工作都比较忙,不是缺了他,就是缺了他,老是聚不齐,很无奈。到最后,时间定死了,刘飞朋友又被他的单位临时指定出外学习了,最终缺席诗会。同期,诗会宣传贴发布在界首贴吧及界首本地几个文友群,主发网络的最主要是想看看界首本地网络写手的反应。对于个别没有上网的诗友,我打印了几份诗会的公告,登门邀请。本着自觉自愿的原则,对于不愿意参加朋友绝不强求。
  
  在我向范醒华先生汇报了举办诗会的想法和方式之后,范先生表示全力支持,遗憾自己因要照顾重病的老父亲而不能参加。他通过网络发来了贺词:春天是诗兴勃发的季节,春天是诗情澎湃的季节,春天是诗意盎然的季节。春天的日子里,种子在萌芽,生命在拔节,事业在兴替,希望在嬗变……春天的每一缕阳光都灿烂、每一习清风温馨、每一滴细雨都酥蕴,撷入心田,凝聚笔端,都是可人的诗篇。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负春光,勤于笔耕,或许恰逢丽日清晨维纳斯的深情微笑,或许邂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不经意间灵感之神的橄榄枝已经闪亮在你面前。在向宣传部张俊杰部长汇报了举办诗会的思路之后,张部长充分肯定了我的诗会方案,认为我通过网络筹办的这个诗会是纯民间的,是对官方诗会的最好补充,希望能在诗会中多多挖掘写作人才,为建设和谐界首贡献力量和才干。张部长表示,她将请界首市摄影协会的会员参与活动,对活动进行宣传,以示支持。在我向文联孙彩玲主席汇报之后,孙主席提出了一定的疑虑,认为作为召集人的我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攻击,认为我在出风头?她建议应以作协的名义来举办此活动。我表示,本次活动是官方活动的补充,彼此并不影响,对于她疑虑的别人非议,我也不在意,做事哪有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问心无愧就好。孙主席表示将全力支持诗会的召开,自己一定会出席。
  
  多次商议后,大家认同了董金钟的建议,把诗会的地点定在了界首市文化中心南边的小湖之畔。诗会当日先在文化中心集合,然后步行至湖畔,背靠优美的风景,诗友们依次各自朗诵自己的作品。当天,共有二十多位朋友参加了诗会,其中有孙彩玲主席,也有自阜阳远道而来的诗友和摄影家协会的朋友。诚然,大家的嗓音不够完美,但是对于诗歌的热情而营造的久违氛围,却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参加诗会的朋友。
  
  诗会结束之后,参加诗会的摄影家们在网上上传了诗会的照片;我作为召集人,将与会诗人的稿件收集后打成电子文档,逐人点评,发布网上。在《阜阳日报》话说阜阳论坛、界首论坛、界首贴吧以及中成诗界网站发布后,得到了网友们很好的评价,大家纷纷表示,活动极其有意义,很遗憾没有参加这次诗的聚会。诗会展示了界首诗人的风采,作品精彩耐读,为繁荣界首诗歌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然,我们组织这次诗会,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一是没有及时组织讨论。在听完诗友们的朗诵之后,按计划是由每位诗友畅所欲言,谈论对诗歌的看法和理念,以及对诗友们作品的看法。但是大家过于拘谨了,讨论不热烈。其中,王耀斌先生应刘秋菊的要求谈论了在网上投稿的经验,的确对大家有帮助,但是冲淡了诗会的气氛。
  
  二是经验不足,组织上有一定欠缺。由于大家的交通工具不一,诗会的召集人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要诗友们走路到东湖参加诗会,结果走在前面的朋友走错了路,耽误了不少时间。再就是因为是第一次举办诗会,宣传力度不够,来的人不够多,没有造成更大的影响。
  
  但是,让大家感到高兴的是,大家对于文学的执着和对诗歌的热爱,在一定程度弥补了诗会的不足经验。有一位署名“8399”的朋友,还有一位署名“玉林风”的诗友,从网上寄来了自己的诗歌作品,表示因为个人原因未能参加诗会,希望能够参加下一届颍川诗会,跟大家多多交流。他们的诗歌质朴而富有活力,也使我们对界首诗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马甲就是马甲》
文/马甲

  我不是他人的藏匿,也不是某人的替身,我就是我——马甲。
  不是所有上网的人,都能有一件想穿就穿,想脱就脱的马甲的,不是的。那些被指为马甲的替身,他们都不叫马甲。其实是另一个意思:缩头的乌龟。他们变换一个或若干个ID,彼此鸣锣开道,摇旗呐喊,狐假虎威……其实,一个上网的人多取几个ID这并不是什么劣迹,真主还有无数的称谓呢!何况上网的人未必都是真名注册,那么多几个假名又有什么不妥呢?问题是这些同一个人的假名在一起出现时,他们是不是扮演着群起而攻之的丑剧、闹剧,如果不是,那么再多几个也没关系,鲁迅先生就曾用过一二十个笔名,然而先生的人格光辉灿烂,并没有因些而蒙上任何阴影。
  当下的网络,可以信口开河式的谈天说地,却没有正经的言论自由,所以这就给身体自由而又渴望言论自由的人们套上了口嚼,那内心的压抑在自由的幌子下无从出口。那么就多几个ID吧,删了这个还有那个,或者你不停地删,我不停地注册,包括那些IP,我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注册,你总不能因此把所有网络给关掉吧。所以自由豁出去,也就存在了。
  然而,我还是寄希望于中成诗界是一个可容马甲存在的地方,我也不打算再注册别的ID。在正常的情况下,人有一个代号就够了,多了,自己也会打仗的。大多数具有多重身份的人,他的人格都是分裂的。所以人最好不要隐藏自己,那躲在背后的滋味其实是不好受的,除非你像真主一样,让所有的称谓都成为称赞!
  马甲只代表马甲的言论。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1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


被爷爷收拾了一顿——《友情辅导纪实》【2】
文/ 山城子-李

    让我始料不及,今天小Wn被他爷爷很严厉地收拾了一顿。
    我是准时到小Wn家里的。他奶奶给寨子里办事情的一户人家帮手去了,只有爷爷陪他在家。见我一到,小Wn就把作文本递给我。上面写了一篇标题为《考试》的作文。我就疑惑,怎么写这个呢?他说你不是说写个记事的吗?
    其实,上周六我只给他留个写片段的作业,让写出他爷爷批评他时的表情与语言。是想让他练习描写的技能。写记事的话,我也说过,是说本次要辅导他写记事。看来再留作业,不能口头了,要让他写在本子上。不然,他记忆的随意性,就会偏离到别处去。

    这篇《考试》的开头,就罗嗦。
    “数学考试过后,上数学课时……”
    后面写的是发卷子和考试的过程,也没病句了。还用了比喻(把向后传卷子喻为滚过白色的浪花),还用了“先睹为快”“沾沾自喜”“俨然”等词描写心情。四百多字的文章,其中四分之三都是描写,且不能说不生动。我忖,从作文书上“借鉴”来的吧?怎么突然就有词了呢?
我没有表扬他(也许他在等我表扬),我说写事不能只有经过,前面还要有原因,后面还要有结果,而且还应当有自己的看法。不然,就很难有个中心思想,你想让我这个读者从你的作文中得到什么呢?
    然后,我就让他解释“先睹为快”。他说“先看到卷子可以做得快”,我纠正他,应是先看到而快乐。那么“沾沾自喜”呢?他说就是自己高兴。我说不够准确,应是自己觉得很好而得意的样子。“俨然”他说不出了,我说你用在这里应当是很像的意思。看来他很可能是“借鉴”来的片断,难怪没写出什么有意义的意思来。
    回过头来我捉摸,开头那个没用的“数学考试过后”,很可能是要写他没考好回到家被爷爷批评的片断。但不知如何下手,便去找出资料来,“借鉴”了有词的那么一段,后面就写到老师收卷子,凑成一篇了,就算“完成作业”。孩子太贪玩,所以这额外的负担,是得敷衍便敷衍了。
我没有问他那段文字是不是“借鉴”来的,而是转到这次要写什么上来。他说写记事吧。于是我又提及记事的常识,然后引导他要写真实的、亲历的、熟悉的、有趣的,而不是瞎编。我询问他在学校,或在寨子里,都与谁玩,都玩什么,有什么让人看了就高兴的事吗?他回答一些情形。我说你好好想想吧,看你写个什么,能把我逗乐了,或者让我掉眼泪,那肯定就是好作文了。
    我给他留下思考的时间,并说最好三、五分钟就确定下来,再长也不能超过十分钟。因为考试的时候,写作文的时间也就四、五十分钟。这无奈的中国应试教育呀,辅导就是为了应试。
    我到院子里坐,与老Wn吸烟饮茶闲话。满天的乌云,没有下雨,24度C的最高气温,穿个衬衣还有些凉意。隔门看客厅里的小Wn还没动笔,我就走进去看究竟。只见他歪靠在沙发上,小脸上仰,滚动的眼珠溢出潮湿来。我说,难写吗?怎么哭了?
    这时老Wn也进来了,见此情就冒火,说你这孩子怎么回事,给你补补作文还不高兴……就拉他穿过大卧室、堂屋,直奔小Wn自己的住室。训斥的声音不断从那里传过来,还夹杂几声乓乓的声音,好像是动手打屁股了。响动不是很大,也就两三分钟的事。我没有过去,只能默认老Wn的教育方式。
    但我猜不透孩子何以滚动出泪花来?是我误解了他的“借鉴”(我没直接说出来呀),而没表扬他那段生动的描写吗?还是我没有误解,而他通过我的提问,明白了我的意思而感到羞愧呢?抑或是周末也不让出去找小伙伴们做游戏,很生气这补课呢?思量起来,我还是不能走进小Wn的心里去。一对一还走不进去,可想而知教育是一件多么难于做好的事啊(尽管我做了近30年的教师)!一个老师面对数十个学生,就更不必说了。
老Wn到厨房里淘米做饭去了。我到小Wn的房间看状况。只见他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写字台前,打开作文本,开始写了。我瞟了一眼,在标题的位置写上了“我最”两个字,尽管眼睛还一片潮湿。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顺便从他爷爷给他买的一堆书中拿起一本很厚的《意林》,就走出来了。
    《意林》是一本书报摊上常见的针对年轻人的散文、随笔月刊,也适合中学生浏览。但这一本不是月刊,而是做成书籍的形式出售的。我看了五小篇,其中有篇《最幸福的一夜》,比较适合初一的孩子看。至少,这应当是一篇“一件最难忘的事”作文的范本。我想,等会儿我得与小Wn交流一下。
    大约半个小时,小Wn就写完了作文,无声地递到我的手里。心想,他爷爷的方法还真个奏效,这回从字数上看,大约有四百五十个字,照比要求仅差三、四行了。
    文题不是《我最……》,而是《恶作剧》了。是不是在“把我逗乐了”上下功夫了呢?看来,我的辅导,他还是听了进去的。而且,一看就是真实的、亲历的、熟悉的,对他来说肯定是认为有趣的。这恰符合我刚才给他的引导。这是希望之光——如果他不听你讲什么,而是想当然地对付你,那就是徒劳。
    小Wn的这篇文,总体上应是及格以上的水平。比上次首卷的话不成句,有了大幅提高。他记叙的是愚人节那天他们几个小男孩做的“恶作剧”,由三个片段构成。先是在途中用玩具蛇吓唬人、后是在课间“骗”同学说老师让他去办公室,再“骗”另一个同学说他爸爸在办公室被老师批评了。文章很完整,开头是叙述,中间大部分是描写(虽然粗糙)。很恰当地运用了“七嘴八舌”的成语,还准备用“煞有介事”(那里恰好应当用这个成语),却空了一格,接下来是“有介意”,我停在那里琢磨,问他你是不是想用“煞有介事”?他说是,“煞”我不会写。我说“事”也错成“意”了。还有些小毛病:“他”写成“它”啦,稍啰嗦删掉三个字啦,句首漏掉字啦。看出他性子急,不够沉稳仔细。但,我还是表扬他了,说不错,挺逗人的。但吓唬人的那件事,确实有点过了——万一把人吓着,就不道德了不是?小Wn笑眯眯地点头。
    客观地说,他这篇文,很真实地反映了西方文化在中国中学生中潜移默化的情形,也表现了中学生那种总想从学习以外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状态。文章落笔时,小Wn用了一个“爽”字,差不多可以叫做点睛了。
    但他不可能从这样高的思考,写这篇作文的,而就是要记一件他认为有趣的事,来给我看。我还不能断定,他写作文时,能否有意地去表现或突出中心思想。这时我想测试一下,他能否读出别人作文中的中心思想来。于是就让他阅读《意林》上的那篇《最幸福的一夜》。我说读完后,你指出这篇文的中心思想来,好不好?他说好吧,就读起来。三五分钟,小Wn就说读完了。我说中心是什么?
    我又始料不及,小Wn竟回答得那样干脆:中心就是写父母对孩子的爱!
他说得准确而简洁,这与时下中学生阅读水平整体低下的情形简直是鲜明的对照。有这个基础,写作文就不愁写不出中心思想了。
我赞扬他,趁他高兴,立刻布置:给你留一篇作业吧,就写一篇《最爱我的人》,好嘛?他说好。我说你把题目写在本子上。他就写在本子上了。至于一个小时前,爷孙之间的矛盾激化,早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辅导结束,我说得回去了。老Wn不让走,说喝酒,就端上他炒好的几个菜。老朋友了,不能客气。他说这可是泡了五年的刺梨酒了,看这颜色多好!
    刺梨酒、酸梅酒,都是我的最爱,我们就碰起杯来。
2010-6-26于黔中文化村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7: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

星空不再寂寞
文/ 皖新

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平凡到让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女孩每天晚上都在阳台上寂寞的数着她的星星,直到遇见了他。
  那天晚上,学校在广场上举行了一次晚会,女孩同朋友一块去参加那个晚会,她那内向的性格使得她在人群中显得那么不明显.
  她是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这所大学,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她看着她的同学们一个个在那儿高兴地跳舞,她忽然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父母。
  女孩黯然的走出了晚会,在附近的一块草坪上坐下。
  无聊地数着属于她的星星,眼泪却不听使唤的流下来了。
  他刚好经过这,看到她似乎是在哭的样子,就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在她的身边坐了下来。
  他问她为什么在哭,女孩没有回答,男孩也不勉强她,只是给她讲了很多有关星星的故事。
  女孩以很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他是第一次肯同她说话的男生。
  她生在农村,从小内向的性格使她变得不敢和男生接触,因为有时会感到他们很可怕。现在的她注意着眼前的这个男生,她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男生。清秀的五官,在皎洁的月光下显得那么完美,那一瞬间,女孩感到自己的心在乱跳。
  “我可以请你跳舞吗?”男孩说。
  她很高兴的接受了他的邀请。
  那天晚上,她体现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男孩和她做了好朋友。
  那一天之后,她不再寂寞的数着星星。她在男孩的开导下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她拥有了自己的知心好友,这一切,她都要感谢这个男孩,如果没有他,她现在还不知道她会怎样呢!
  女孩发现自己喜欢上男孩了,她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他,她希望每一天都可以见到男孩。
  那一天,她将她的这个想法告诉了她的好朋友。
  她当然希望好朋友能够说出使她感到欣慰的话。
  但是女孩她错了,好朋友告诉她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你不知道吗?那个男孩有女朋友,而且还是他们系的系花!
  女孩不相信,她说要亲眼看到才能相信,朋友叹了一口气,说她太傻,她愿意明天陪着女孩去找真相。
  隔天早上,女孩站在他们系部外远远看着,直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她的眼前。她远远的看着男孩同一个女孩有说有笑的走出来,那个女孩好漂亮!
  朋友说她就是他们的系花——男孩的女朋友。
  男孩同他的女朋友说说笑笑的走过,男孩完全没有注意到远方她的存在。
  没有办法接受,女孩拉着朋友跑到一处没有人的地方,她像个小孩一样,偎在朋友的怀里,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在那之后,她再也没有主动去找过男孩。
  她那天晚上没有睡觉,她看了一晚上的星星,她决心要把他忘掉。
  她已经知道自己想透了,男孩不是她的全部,她不能再次的沉沦于过去,即使没有男孩,可她还有家人和朋友。
  她看着星空,一道流星划了过去,在星空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度,她为自己感到惋惜,她的初恋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第二天早上,女孩一如既往的样子倒是让朋友大吃一惊,她本以为女孩会很沮丧的走出房间。但她错了,女孩的样子倒是像完全没有认识过男孩的样子,不过看到女孩那高兴的样子,看来她已经想开了,朋友松了一口气。
  她还是她,一切都没有变,一如既往的每天晚上数着星星。
  但是她不再感到星星是寂寞的了,女孩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些东西正是因为拥有过,才能告诫自己放手。
发表于 2010-7-23 13: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爱,在人间
——上虞随笔

哑榴

(一)

我知道自己一直在热爱着——在生活里,在网络里,在生命里。从来没有做作,从来没有赎渎一个干净的姓名。我热爱今天,热爱现在,热爱此刻。我每天认识陌生的名字,相信每一个姓名的背后都有传奇的故事。

我爱在心里,也恨过——但恨总是那些爱的插曲,像一支歌曲被不小心抹掉的部分,我总会记得爱是一只经典歌曲的主旋律,在心灵的硬盘空间常驻。我歌唱,一次次将不愉快的插曲遗忘,将感恩长留心间。

我每一次做出一个简单的决定,都是直觉告诉我必须这样做——为了一生真爱的人。我要活得越来越简单。只有这样,我才会抓住稍瞬即逝的机遇。负载的思维总是让人变得沉重,留给所爱的人们也会是沉重的叹息。我要在分分秒秒的闪电之中获得雷霆的信息,在瞬间将耀眼的思维之光变成狂风暴雨一样的快捷行动。

我要简单,但绝对不是婴儿要求吃奶的啼哭。我要的每一次简单的决断,都能截住真理的声音。
我要直觉告诉我真理——必须这样,而不是那样。我不必等候,只要简单的行为。
我简单的爱着。爱并不复杂。

(二)

我爱自己的女儿。她叫映潮,今年16岁。如花的年龄。是的,作为父亲我还很不称职。我常常忘了她的出生年月,她的生日。女孩真的很乖巧。这么大我似乎还没对她说过过重的语言。她的功课我很少过问,她的思想我也不是很清楚——这样我成了一个罪人。

忽然,有一天,她说,爸爸,我厌倦了,想逃,想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懂得她遇到了一些麻烦。我同意了。
我支持——如果她有了任何改良的主意。她的母亲总是反对,人与人之间想的不能完全统一,即使一家人也是如此。

很多次,反对有效!——结果是我和女儿都很不开心。我们都不想制造家庭的内斗。长期以来我就被缔造成一个唯唯诺诺者。但是我总觉得这样未必是好事。我的女儿说,老爸,不要告诉妈咪我们的计划,我们逃吧,为了自由。

到乡下去?那里有一大群屁颠屁颠的泥皮虫,有荷花盖着光秃秃的脑壳。好玩。深圳?哪里有映潮的小姑姑……可是妈咪都不同意。映潮说不要告诉妈咪啦——那就是希望的泡泡。我做出的决定是将映潮送到妙妙那里去。映潮毫不加思索就同意了。

一个电话打给妙妙:姐姐,你准备好了吗?姐姐说:“你们来吧,地方虽然小点,快乐是可以装满几大屋子的。”
如此简单,干脆。简单的背后,是姐姐厚厚的深情。

(三)

我的女儿开心的一天。父子俩偷偷地上了公共汽车。9:00。宿松直达上虞。好炎热的太阳。刚上高速,车子坏了。换了车,疾驰。一时间又是电闪,雷鸣。

车子上哇哇乱叫——一大车超载了,很多学校放假的娃们,还有襁褓中的婴儿被送到外地去见在外打工的爹娘。到南陵,妙妙打来电话——到哪了?还早呢。到杭州打你的电话。
瓢泼大雨……汽车在飞驰。阔阔打来好几个电话……到了吗,我去接你们。

上虞。小越道口。阔阔在等我们。坐车到开发区——妙妙,思远,奥宝,大妈,还有我意想不到的木木,在一家饭馆门口等着。十一个小时的颠簸,我头脑里晕晕的。一激动,就轻轻地握住了木木的手。我说,想不到木木从乐清赶过来了。木木说,妙妙打电话说哑榴今天要来,我也就坐不住了。

是。我是哑榴,是哑哑。一发神经病,一句话,一个念头,就有劳你们兴师动众,多么惭愧啊。一个简单的决定背后——是你们无限的信任,无限的挂念,还有无悔的恩情。席间,映潮感到作为嘉宾的快乐——这是哑榴无法给予她的。思远可就口若悬河,那挺机关枪,哑榴觉得一粒粒子弹都打得过瘾。

哑榴很少喝酒。也许真的很疲惫,他要高兴地痛饮。一杯杯下了肚子,竟没感到醉意。其实,他醉过了头——为这份久违的关爱,脸色发红又有些发白。阔阔,咱们两个男人,再干一杯!一杯又一杯!——阔阔也没感到醉意。

妙妙说,阔阔有一次喝醉了丢了手机还不晓得,不让他多喝。木木说,今天是贵客临门,让他喝吧。不喝是不会有如此开心的!——此时的妙妙没喝酒倒是真的醉了——她说出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莫名其妙的话。
姐姐,你也要开心啊。

(四)

在诗歌报,2009年8月第一次见到妙妙,就叫了一声姐姐。哑榴不是很虚伪吗?——
直到今天,2010年7月4日,哑榴带着女儿来看姐姐。这时不再是虚拟的对话,是情同手足的真人。
感谢诗歌报,感谢冥冥之中生命的保护神!——
我在一篇散文里这样写道:“命运在不知不觉中重新宠幸你一次。”这就对了。

哑榴就是我,我就是哑榴。是活着的真人,有他的不同寻常的简单,他的智慧迎来了上天的恩宠。
有姐姐的疼爱,木木的疼爱,阔阔兄弟的信任,宝宝们的笑声传递的温馨。
此刻的我,还是那个千里之外的陌生的来客吗?——

在家里。梦才是香甜的。

(五)

第二天一早,阔阔就为木木买好了当天下午到乐清的动车车票。还有几个小时。我们一起去玩吧——
妙妙到单位请个假。
在妙妙的办公室,妙妙送给哑哑和木木她的诗集《爱恋着是一种美丽》和小说《我从灵魂深处爱你》。

妙妙的写真集拍的很OK!妙妙说,原想送给哑榴的,只怕引起闪闪误会,就不要送了。我说,看到了,很美啊,美是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妙妙这样一说,我感到记忆的大脑里又飞过一只别样的彩蝶一样,深深地,记得。

在上虞市供电局大厅,木木说,拍几张吧。这是妙妙工作的地方。在大门前,又拍了几张。
妙妙说,为了不要引起闪闪误会,我们合拍吧。不要哑榴单独和女人留影哦,嘻嘻,哈哈哈哈。

上了公交车,我们一起去玩。

(六)

上虞。金仕堡会所。妙妙学习舞蹈的地方。为了宝宝的快乐,妙妙说映潮也来学一点吧。宝宝的快乐是此行的目的。
我们见到了黄新。大概有一米八的个头吧,真实挺帅气的。

在妙妙的文字里,了解了一些黄新。昨天妙妙这个神经质对黄新无缘无故大发了脾气。今天一见面,黄新和妙妙立即和好了。妙妙说黄新真的长大了。妙妙当黄新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呵护他,黄新才26岁嘛。我对妙妙说不要太霸气了,不要发黄新的脾气了。有什么事不能心平气和的说明白呢。

黄新教映潮几个舞蹈的基本动作。他说接受能力还可以,木木说映潮是有一些乐感的。妙妙说,刻苦训练才是关键。
我明白,我来的目的,不在于舞蹈,在于映潮的自信心。将来,无论我的宝宝做什么,不在乎知识多少,不在乎位高位低,不在乎贫穷富有,我要宝宝有一颗快乐的心,遇到任何难处,自已开辟通途。

学舞也罢,不学也罢。映潮,要学会与人热诚,在人生的丛林里寻觅快乐的伙伴。

(七)

金仕堡会所附近有一家海鲜馆。妙妙要破费啦。我第一次见到一些不知名儿的海鲜。木木干脆拿起一条大的,咔嚓,我用自个的手机拍了下来。木木还是很有游兴的。

木木也很喜欢玩吧——跟哑哑这样喜欢玩的小不点儿。木木在很随意的时候,是很有异域风情的,哈哈。混血儿呢?我不敢讲,木木还不会打肿了这张臭嘴巴。木木,玩的开心点。开心是迷人的。你就是迷人的。

一桌子海鲜。奥蕾忽然闹着要生日快乐蛋糕。黄新大哥哥买单啦。
让我喝醉一点——这样醉人的氛围,大口喝几杯吧。

(八)

下午,木木要回啦。
我想送木木到火车站,妙妙一人骑电瓶车送去啦。

木木,你专程来看哑哑,我却赖的去送你,我将这个缺憾留给下一次会见补偿。

(九)

吃晚饭,妙妙说,少吃点,阔阔要带你去吃夜宵。
两碗米饭下了肚。我有点疲惫,迷迷糊糊睡着了。

阔阔打醒了我。走走吧,明天没空送你上车。好的。我揉了揉眼睛,爬起来,一起上了街。
阔阔说,吃什么呢?——

我想喝粥。还有一家,在街那头。80元一罐。香香的鳝粥。
接着漫步吧。阔阔,爱情是妙妙,每天是花开。

(十)

妙妙和奥蕾一起送我到火车站。奥蕾说,叔叔,我也要跟你去——妙妙说,这么短的时间,有感情啦。
时间到了。奥蕾,不许叔叔说谎,下次一定来看你。

                    2010.7.7。随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