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16|回复: 0

美,古来写愁谁为最?——《形象诗美学》书稿[7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 16: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古来写愁谁为最?——《形象诗美学》书稿[72]
(第十二章 古诗赏美// 唐诗《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美)
作者:山城子-李
1、
美,古来写愁谁为最?
山,当然是诗仙愁得更精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宋代的凄凄惨惨戚戚
如何抵得这般合情的夸张

2、
是的呀,美
首句之奇崛
真若大鹏鸟横空劈下九万里翅膀
也如孙行者的如意金箍直抵天上
哈——这抽象的愁绪
竟然具体得如斯形象
奇句只能奇人出
厚重的积累
是诗人晨晨昏昏也忘怀不了的
未实现的理想

3、
山,你说的是哩
那时太白年龄已知过天命
济世之志还是个泡影
不甘心呀
——块垒久久纠集在心头
如何不突兀陡峭地发一声吼
这一吼就是“三千丈”
还明知故问“似箇长”
明问,而不明答
偏说“不知”,其实明朗
偏言“何处”
当然是来自朝廷的荒唐
所以呀
那个“云帆”
一直也没挂上
如何去“长风破浪”
然而竟不年轻了
如何不刻骨铭心地焦虑呢
那个日夜萦回的人生梦想?

4、
美,你太理解李白了
我却想说:
小小的一首五绝
何以有泰山般的重量
是情结的浓缩吗
还是大留白负载了太多的联想
其艺术魅力究竟隐藏在哪里
是否在结构上?
山,你是一语中的
诗仙他巧妙在——情景倒装
他本是对镜揽容(先有景)
突见白发而触动了平生志向(后生情)
却将情之喻拟
径直提到首行
然后再回到镜景
这才成就了千古绝唱

5、
啊,有道理,有道理
美,这就像蘑菇云后发而在上
设若先景后情
无疑会大幅降低主体形象
比如:
“忽见明镜里,早已是秋霜。
何以竟至此,愁长三千丈?”
(58行)
2010-5-30于黔中文化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