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和自然,冲突的协调
——读陶杰《喻体》
“十三四岁,她的身体”;
一道分水岭,大自然在孩童的眼里很完美;
这里的“孩童”,显然指人类自身;
人类有了欲求,人类有了改造自然的各种冲动;
这时的自然之美是“病句之美”,显然受制于人类思维;
此诗为我们带来思考,诗歌在各类文艺中之所以脱颖而出;
在于诗能时时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并进行思考。
再说说尝过梨子滋味的大人们,收获爱情,收获物质;
那个曾经给人无限想象与激情的春天,干瘪了,苍老了;
好在此诗写的伊甸园的春天,枝头还是青翠,苹果还没有饱满;
一首回到人类想象力起点的诗,当然干净,仅限于“望梅止渴”;
人和自然和平共处的水晶球能悬浮永久么?答案是肯定的;
诗歌之中的“陷阱”意识,来自牵引情感的那份理智;
“她还小”根本就不是亵渎的理由,人类对自然的尊崇无论何时何地。
《喻体》似来自成人世界的憧憬及烦恼,实则暗喻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的思想随着年龄增长会变化;环境,以及更好圆融环境的赤子情结不会变;
如何处理好这种变和不变的关系,保持一份“童心”足够;
“某种飞行物”,显然指一份对美的信仰与崇拜;
“味蕾的海洋”,是用放大的思维置身广袤宇宙;
此诗想象瑰丽,溢满童真趣味;
够了,这些足够保证我们时时和自然贴近,拒绝平庸;
拒绝年龄增长带给成人的烦恼,从根本上协调了变和不变的辩证及冲突。
原玉:
喻体(一)
陶杰
“明月朦胧”。十三四岁,她的身体
刚好呈现出此病句之美
她把水弹到我的脸上,命令我
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
飞快地跑开。她还没长到
嘴巴让我做个木头人心里却
盼着我去追的年龄
嗯,我不动,我静下来
听着泉水“叮叮咚咚”地从身上流过
幻想自己被某种飞行物镇住了
如果她大一点,芒果晃动,我就会
像狗一样乱在墙上蹭痒痒
如果芒果渺茫,风吹不动它,手够不着它
我伸出舌头你能看见一片味蕾的海洋吗
上午我把它画成圆的,下午
改为椭圆。一会叫它“芒果”
一会叫它“梨”。直到今天
我还不能确定自己喜欢酸味还是甜味
没关系……算了吧!请来一杯
白开水。要不就练习
望梅止渴。她还小,尚方便
转化为喻体,比作陷阱也正适合跳出跳进
(选自《诗歌周刊》2014年2月23日第97期 |
|